國家自然博物館
地址:崇文區天橋南大街126號
郵編:100050
電話:010-67024431
網址:https://www.nnhm.org.cn/
地區:2501
國家自然博物館介紹:
國家自然博物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自然博物館,代表國家保護、研究、收藏、闡釋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自然遺產。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58年5月現址主體建筑落成,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館名。1959年1月開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1962年1月定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2023年1月更名為國家自然博物館。
國家自然博物館位于北京中軸線南段東側,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F有建筑面積23000余平方米,年接待觀眾達180萬人次。
國家自然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免費對社會開放。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目前是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自然歷史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國家自然博物館館藏藏品37萬余件,珍稀標本數量在國內自然博物館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現最早的有胎盤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復原全身羽毛顏色的赫氏近鳥龍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黃河象”化石等,還收藏有許多珍貴的國禮標本。
國家自然博物館基本陳列以生物進化為主線,設有古爬行動物、古哺乳動物、無脊椎動物、神奇的非洲等常設展覽,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構筑起一個地球上生命演化發展的全景圖。每年還推出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和巡回展覽。
國家自然博物館主要面向古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人類學等基礎學科開展野外科考、科研和博物館學研究,在古生物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累計發表論文十余篇,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重要獎項十余項。與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館等百余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在國內野生動物保護區、化石產地建立數十個科研科普基地。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百余項。
國家自然博物館先后赴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地區舉辦巡回展覽,與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五十多個知名大學、博物館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進行創新性科普項目交流。舉辦中關村論壇平行會議、中生代古哺乳動物國際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彰顯新時代我國自然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國家自然博物館以展覽、藏品、研究成果為基礎設計教育規劃及課程體系,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開展科學、藝術、文化融合的教育活動,形成眾多科普品牌,如博物館之夜、實驗樂翻天、小小研究生等。自主研發設計的集展覽展項、球幕電影、動手實驗、專家講座于一體的流動科普平臺已走進二百余所學校和社區,不斷創新館校合作方式和內容,服務學生和社區居民數十萬人次。上世紀80年代創辦科普期刊《大自然》雜志。近十年來編撰出版科普讀物二百余冊。
國家自然博物館一直秉承普及科學知識、服務社會公眾的辦館理念,始終在做好標本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和科學普及的基礎上,堅持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展示中國特色自然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參觀信息
一、國家自然博物館實行“限量、預約、錯峰”的政策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9:00-17:00(16:00后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節假日除外)。
二、個人觀眾需提前1-3天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預約,首次預約需用本人手機號進行注冊,每天11:00更新,分以下兩個預約入館時段:9:00-13:00,13:00-16:00。
三、團體、旅行社需提前4天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官方網站(www.nnhm.org.cn)預約,每天00:00更新,團隊注冊時應提交營業執照、辦學資質和固定手機號碼,更換注冊手機號后需重新注冊,經過1-5個工作日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團隊預約。預約成功后,團隊需一次性入館,不可分散入館。
四、參觀當天憑預約時使用的本人二代身份證原件(未攜帶證件兒童、外籍人士和港、澳、臺地區觀眾憑預約信息到窗口換票)入館參觀。
五、參觀預約提供個人參觀預約和團體預約,不接受現場預約。預約采取實名制,請提供參觀人真實姓名、二代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每個證件號每天只能預約1次,退票后將無法重復預約當日票。老年人及兒童也需提前完成預約。
六、預約成功后,系統自動發送預約成功消息通知,請妥善保存。目前僅可通過國家自然博物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渠道進行預約,我館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平臺開展預約或講解服務,請勿通過其他渠道預約或購買服務,以免帶來損失或耽誤行程。
七、觀眾須在預約時間段到館參觀,避免造成扎堆聚集,錯過預約時間段將謝絕入館。如無法按時入館參觀,觀眾可于參觀當日16:00前在本系統申請退票,逾期無法退票,系統將自動默認該賬號爽約1次。月度內累計3次爽約的賬號,90天內無法預約。
舊北京自然博物館介紹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于首都南城中軸線上的天橋地區,背靠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公園,面對現代化的天橋劇場,具有特殊的文化環境。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8,000平方米。由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500萬元興建的標本樓——“田家炳樓”,總面積達3600平方米,是國內同類館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好、功能最全、使用價值最高的標本館,92年落成并啟用。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館藏標本約20余萬件,其中有相當數量為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植物標本,還擁有一定數量的模式標本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珍貴標本,許多標本在國內、國際上都堪稱孤品,包括世界聞名的古黃河象頭骨化石、長26米的巨型馬門溪龍、世界上最早鳥類之一的三塔中國鳥以及完整的整窩恐龍蛋化石等。館內還收藏著世界各國友好人士贈送給我國國家領導人的部分禮品標本,如科摩羅總統訪華時贈送給江澤民同志的珍貴的拉蒂邁魚(矛尾魚)標本、早年越南胡志明送給毛澤東的亞洲象標本、朱德轉送的鱷魚標本等各類禮品標本。其中比較珍貴的還有澳大利亞贈送我國的恐鳥骨骼標本,這種地球上最大的鳥已經于1885年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滅絕,而這件標本也是保存在我國的唯一的恐鳥標本。
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四個大型基本陳列:古生物陳列(古爬行動物廳、古哺乳動物廳、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廳、無脊椎動物的繁榮廳)、植物陳列(綠色家園廳)、動物陳列(動物—人類的朋友廳,動物的奧秘廳)、人類陳列(人之由來廳)。這四個陳列構筑起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并以生物進化為主線,以生物多樣性為主要展示內容,向觀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館內還設有幾個專題展館,如“人體真奇妙”、“水生生物館”、“恐龍世界”等,以及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新開辟的互動式探索自然奧秘的科普教育活動場所——探索角。同時,本館每年都會推出若干個臨時性展覽各種臨時性專題展覽,影響較大的包括“優生優育”、“人與生物圈”、“香港自然風光”、“人體真奇妙”以及連續12年推出的“動物生肖”展覽等,其中青春期教育展覽“男孩女孩”展覽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獎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最佳活動創意”獎。目前博物館常年還保持1—2個優秀展覽在全國各地巡回展出。近年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專業展覽曾多次走出國門,如“中國恐龍展”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瑞典、芬蘭、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展出。從1977年開始,還先后引進過“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法國“性的自然史”、臺灣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鯨的故事”等展覽,1997年還與香港海洋公園聯合舉辦過“白鰭豚”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