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燕園中的名園往事
燕園是北京大學校園的別稱,園中有碧波蕩漾的未名湖,有一枝獨秀的博雅塔,山明水秀,造化所鐘。明清時期,這里先是京郊著名的文人私園與皇親府邸,繼而成為尊貴的帝王園囿與皇家賜園。民國時期,這里是司徒雷登苦心經營的燕京大學。勺園、清華園、暢春園、弘雅園、淑春園、鏡春園、鳴鶴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一座座園林曾在這里演繹出一幕幕或清麗、或宏壯、或悲婉的戲劇。1952年北大與燕大合并后,在燕園遺跡的基礎上營建出園林化的現代校園。時至今日,明清各園的格局與神韻依然延續。
圖 1 燕園園林分布圖
01 勺園與清華園
北大西側門附近有座勺園大樓,樓北是一片水面,水中植荷花,建有仿古亭廊,并題有“勺?!必翌~,此處便是明代勺園的舊址。與其同時期營建的還有一墻之隔的清華園,二者是燕園舊址上興建最早的兩座園林。
圖 2 勺園舊址現狀(黃曉攝)
據考證,勺園建于萬歷四十年(1612年)至四十二年之間,園主為晚明著名文人米萬鐘。從賈珺教授的平面復原圖可知,勺園用垣墻分隔為內外兩園,東為外園,西為內園,整體布局極為復雜。園中大部分是水,用長堤分隔,堤斷處接以直橋、折橋、舫屋、汀木等。沿堤而行可以到達園中任何地方,但不能直接到達,常常景致已近在眼前,卻隔著一道水流,相距咫尺而無法直入,不得不穿花度柳、輾轉跋涉。這種迷宮般的布局其實是米氏有意的“惡作劇”,王思任《米太仆家傳》指出:“(米萬鐘)喜為曲折輾轉之事,門移戶換,客卒不得入,即入也不解何出??头綈灻?,公乃快。”這座迷宮,對于游人與主人,別有一番趣味。
圖 3 勺園復原平面圖(賈珺提供)
勺園之西,一墻之隔,是武清侯清華園。第一代武清侯李偉(1510-1583)是萬歷皇帝的外祖父,去世后其子李文全、其孫李誠銘先后嗣爵,為晚明京師顯赫的外戚豪門。
清華園與勺園風格迥異,《稗說》云:“米園具思致,以幽窅勝。李園雄拓,以富麗勝?!钡莱隽藘蓤@各自的獨特之處。比較兩園的活動就更有趣,《譻詝》載,雪后的清華園“聯木為冰船,上施軒幕,圍爐其中,引觴割炙,以一二十人挽船走冰上若飛,視雪如銀浪,放乎中流,令人襟袂凌越,未知瑤池玉宇又何如爾!”場面熱烈而激奮?!堕L安客話》寫到勺園則稱:“游者或醉香以擘荷,或取蔭以憩竹,或嘯松坨,或弄魚舠,或盟鷗訂鶴,或品石看云,真翛然有濠濮間想?!边@些都是士人的雅事。米園帶有江南的素淡清新,李園則別具北國的豪邁曠達。
同為明代“京城第一名園”,清華園與勺園在命運上也頗為相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時局動蕩,李氏出售清華園,后逐漸頹敗。到了清康熙中葉,在清華園舊址營建了清代第一座離宮御園暢春園,而暢春園又于咸豐十年被毀,古跡無存,如今舊址位于北京大學宿舍區范圍之中。
萬歷四十三年,吳彬為勺園繪制《勺園修禊圖》,兩年后米萬鐘也繪制了同名仿作。1998年,正值北京大學一百周年校慶,侯仁之院士提議,將精心復制的米萬鐘《勺園修禊圖》制成了珍貴的校禮,贈送給最尊貴的客人。這是一幅高30厘米,長近3米的手卷長軸,欣賞時從右往左,隨著手卷的展開,風煙里、纓云橋、文水陂、勺海堂、翠葆樓……昔日勺園的盛景一一呈現,觀者仿佛又被帶回到晚明名園的煙水迷離之中。
圖 4 米萬鐘《勺園修禊圖》長卷(北京大學出版社提供)
02 淑春園
對每個向往北大的人來說,未名湖都寄托著無限的夢想和美好憧憬。在清代,這里曾是一代權臣和珅的賜園十笏園,也稱淑春園或舒春園。
自雍正朝始,圓明園逐漸成為紫禁城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实鄢T谖鹘紙@居理政,御園附近的園林也常被賜給近臣,以方便其上朝。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乾隆帝將十笏園賜給了和珅。
圖 5 未名湖環拍圖(劉珊珊攝)
從平面復原圖看,淑春園中央是一片較大的陸地,東西兩側都以水面為主。東側水面便是未名湖的前身,池中列有三島,如今只留湖心一島。西側水面比較復雜,在今北大西門一帶,水陸穿插、形態多樣。晚清時期園中建筑已存不多,但在和珅居住時,園中建筑的華麗程度不輸皇家園林。
圖 6 晚清淑春園平面圖(賈珺提供)
圖 7 未名湖的湖心島(黃曉攝)
在乾隆朝權傾天下的和珅,最終于嘉慶四年(1799年)倒臺入獄,在皇帝宣布他的“二十大罪”中有這樣一條:“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薄岸鄬氶w”指和珅在城內的宅第,今在恭王府;“園寓”指的便是十笏園。據金勛《成府村志》考證,十笏園確實有多處景致模仿圓明園,如南岸慈濟寺像廣育宮,北岸似君子軒,東岸似接秀山房。其中最為關鍵的,無疑是湖中有似“蓬島瑤臺”的湖心島以及島東的石舫。石舫寓意江山永固,臣民是不可以有的,這就更加坐實了和珅僭越的罪名。
圖 8 未名湖的石舫(方擁攝)
十笏園沒官后,改賜成親王永瑆,道光末年又賜給睿親王仁壽,民國初年轉售給軍閥陳樹藩,后來賣給燕大。走在今日未名湖一帶,林木幽深,煙波浩淼,這片故園承載的歷史滄桑與文化意蘊,仍令人回味不盡。
03
鏡春園和鳴鶴園
鏡春園與鳴鶴園位于淑春園北側,現為北大人文學院和考古文博學院。二者本是同一座園林,乾隆年間為孝賢純皇后之弟傅恒的賜園,后來轉賜儀親王永璇,定名鏡春園。道光八年(1828年)鏡春園西部園區被劃撥賜給惠郡王綿愉,后改名鳴鶴園,東部園區仍沿用舊名。
清末的鏡春園規模很小。園門偏在東南,主要建筑四周環水,略成圓形,如今僅存西部一片水面,建筑全失。北大后來在此建設了人文學院,水池被保留下來,在其東面建成了一片古香古色的仿古樓群,安置北大最具思辨、最有深度、最富詩意的一個院系。
圖 9 鳴鶴園與鏡春園現狀平面圖
圖 10 鳴鶴園平面復原圖(賈珺提供)
04
朗潤園
朗潤園位于鏡春園北部,現在北大的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分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等,就坐落在此。嘉慶時期,此園是慶郡王永璘的賜園春和園,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傳其子綿慜,道光十六年(1836年)傳奕采。咸豐元年(1851年)改賜恭親王奕?(1832-1898),始名朗潤園。
奕?得到朗潤園后進行了修繕。改造前的園貌可從《春和園地盤畫樣全圖》中看到:園林最外部是一圈圍墻,墻內筑一圈假山,山內環一灣周流的溪水,水中為島,島上外環又是一圈假山,山內才是建筑。圍墻、假山、河水、假山形成重重圍合,極為幽深。朗潤園北枕萬泉河,有活水可引,因此園內以水景取勝,水面忽寬忽窄、或溪或湖,與兩岸山石、垂柳、亭榭相映照,如詩如畫。
圖 11 春和園地盤畫樣全圖
(轉引自賈珺,《北京私家園林志》,第356頁)
民國初年,鏡春園遭到軍閥盜拆,有鑒于此,遜帝溥儀將朗潤園改賜奕譞第七子載濤。載濤住在園中時,為近代的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今日未名湖中的翻尾石魚,辦公樓前的石麒麟和丹陛石,圓明園西洋樓觀水法御座后的石屏風等,都是載濤從圓明園運至朗潤園保護起來,才避免了被倒賣的命運。
燕大建校后不久,載濤將朗潤園租給學校作為教師住宅。1952年北大買下該園,在園內東、北岸建了教職工住宅和招待所,后來島上的建筑也得到全面的修繕和擴建。季羨林先生曾居住在此,湖面上有季先生親手植下的亭亭玉立的“季荷”。在中部島上東南角的土山上有一塊石碑,上有季先生親題的“朗潤園”三字。
圖 12 朗潤園現狀平面圖
圖 13 季羨林所題“朗潤園”石碑(蘇杭攝)
結語
北大燕園的前世可謂身世顯赫,如今的燕園則仿佛一座古老的書院,寧靜典雅,從容大度。時至今日,古代的園林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但園中敘不完的歷史,道不盡的滄桑,卻不曾隨著物換星移而黯淡。
參考資料
[1]方擁主編. 藏山蘊?!贝蠼ㄖc園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賈珺著.北京私家園林志 精裝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洪業等編.勺園圖錄考[M].引得編纂處.1932.
[4](明)蔣一葵著.長安客話 8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0.
[5](清)斌良撰.抱沖齋詩集 卷34[M].
[6]佚名纂.成府村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
上一篇:北京小海陀山深處的紅色村莊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