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長城一期搶修啟動 16代瓦作傳人親自把關復原最險
原標題:箭扣長城一期搶修啟動 16代瓦作傳人把關復原最險長城
“天梯”段是箭扣長城重點修復的地點之一
由于道路難行,運輸不便,工作人員用纜繩傳送施工所需的石料
施工人員所用的磚都是用傳統方法燒制而成
在無法通車的山路上,石料由騾子組隊運上山
法制晚報訊(記者 周超) 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也是近年來“出鏡率”最高的一段。因未被開發,常年飽受風吹日曬及大批游客私爬,其遭到了比較嚴重的破壞,結構多處出現安全隱患,急需修繕加固。懷柔區自2013年申請立項,積極爭取資金修復箭扣長城,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啟動?!斗ㄖ仆韴蟆?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近日探訪了修復現場。
60歲瓦作傳人把關修繕 連縫隙都“不放過”
從箭扣長城腳下到修繕的位置雖然只有3公里,但要走大概1個半小時,因為處處是陡坡。作為此次長城修繕的技術顧問,已60歲的程永茂比同行的年輕人還走得迅速輕松。
“隔三差五我得上來一趟,把關工藝、磚縫、補砌等,要與舊的協調一致。”程永茂說,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如果看著不舒服、不協調,都得重弄,而這些勾縫原本就不是直的,因此修繕也要與原來的一樣起伏協調,這就需要程永茂的眼力。“常在現場,可以及時調整,如果等完工再拆就浪費了。”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獲悉,為了更好地完成修復工作,西到水長城,北到九眼樓,東至密云,整個懷柔長城段,每一米他都親自去考察過。為保持箭扣長城的原始風貌,工程所用磚均為手工定制,用傳統方法燒制而成,尺寸和原有尺寸一樣,且每一塊都確保符合古建標準。
程永茂師承古建修繕興隆門第15代傳人樸學林先生,他目前是第16代瓦作傳人。從2003年開始第一個長城修繕項目,他已經接觸長城修繕13年,這次是他參與質量把關的第10個項目。
“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開發的長城不要攀登,減少文物損壞。”程永茂說。
修繕需磚20余萬塊 不通車山路靠騾馱人背
平均上千米的海拔,從早上6點開始到下午5點多,修繕長城的工人們就一直在長城上工作。就連工人們的午飯,也是在山下的村里做好,然后用扁擔給挑到工地的。“這也是為了節省時間。”程永茂說,要不然上下山路得花3個小時。
從山腳下到修繕地點,一路有20頭背著城磚的騾子在氣喘吁吁地往上爬。原來上山的山路無法通車,只能靠騾子馱磚。一頭騾子要背300來斤的磚塊上山,高峰時一天要上6趟。而此次一期工程修繕,共需要磚20余萬塊。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看到,一趟下來,騾子身上的毛都被汗水濕透了,幾天下來有的騾子背上都被鞍架給磨破了。為了給騾子蓄足力量,每天還得給它們喂足飼料、豆餅、新鮮的草料等,還專門做油餅防止它們代謝不暢。
而當騾子背著石灰、城磚等爬不上城墻的時候,就需要工人背材料,或者通過纜繩、滑道等工具設施將材料運至施工地點。
最難修復處“鷹飛倒仰” 300米山溝繩拉條石
箭扣長城有萬余米,此次搶修工程共涉邊墻1003米、敵臺3座、敵樓2座,重點修復“天梯”和“鷹飛倒仰”兩段,而且是箭扣長城最險要地段,也是游人攀爬多、損壞最大的地方。
“這次修繕最難的地方就是鷹飛倒仰,最陡峭的地方條石坍塌處有150米。”程永茂介紹,那里也是此前有游人遇險的地方。因為陡峭,會發生坍塌、雷擊等事故,而且有的游客還要扒磚石,以致發生危險。
程永茂說,為了恢復原狀,就要從300米下的山溝里把條石拉上來,這就需要人工拉繩。而且因為陡峭,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經過7次倒運,才能送到坍塌處。而從遠處看坍塌處,就好像豎直的峭壁,沒有傾斜。
除了石料轉運等困難,長城修復用水也是一個難題。為解決這個問題,最后通過水管分三段輸送。但等到過了霜降,氣溫下降,水管就會凍結,修復工程也將停工,明年清明化凍后才能復工。另外,明年搶修工程會修到“北京結”,預計有2000余米。
-
上一篇:北京城里的兩座“總統府”(圖)
下一篇:北京最美的九個教堂 你去過幾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