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八旗子弟的興衰史
八旗子弟大家都知道啦,所謂八旗24固山,內務府三旗,三山兩面。不務農,不經商,不工作,還可以每年從滿清政府拿鐵薪水的特權階層。一個月發一次工資,最低的步兵1.5兩白銀,騎兵3兩白銀,護軍,前鋒4兩白銀,到了校尉就是60兩白銀了。另外一個季度發一次通州倉庫里面的陳米,一個騎兵是4石8斗。這還不算,在北京郊區每個旗丁還有30畝土地,是不用交納任何稅費地。一般是雇傭漢族佃農耕種。這下行啦,每天閑待著還領著不錯的工資。滿清政府的年收入一半都干了這個。閑著沒有事情就生孩子唄。到了宣統時候,統計光北京城里就有八旗旗丁236771人,占了全城人口的3分之1。沒有工作的全靠當特權階級吃豐厚的勞保過日子。其實到了乾隆48年北京滿清宗親的男丁就已經有8000多人了,數量遠遠超過了被大家所詬病的明朝宗室。
清朝八旗子弟兵
從太平天國起義,到8國聯軍。滿清政府財政困難,又要鎮壓起義,又要賠款給外國。把八旗旗丁的俸祿減到原來的70%,米減到原來的20%,加上物價上漲。八旗旗丁的生活開始困難了,他們開始借債過日子,賣郊區的土地、典當房子。有個順口溜說:今晚的月兒怎么這么高?騎白馬,挎腰刀,腰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皮襖,皮襖厚,剁羊肉,羊肉肥,剁蟊賊。光著腳丫上八旗,沒馬褂干著急,當了褲子買炕席,豆汁飯就蘿卜皮,看你著急不著急?這個就是清朝的皇家衛隊,健銳營的八旗旗丁。
八旗子弟
至于現在很多人自以為是滿族,實際上就是包衣阿哈而已。內務府3旗,王府佐領5旗。包衣就是滿語的奴才,奴隸的意思,而且還是世襲的,比如曹雪芹就是正白旗包衣。他們可以當官但是不能免去奴才的身份,有可能當了部長,可是如果主人需要,還要回到主人家里做工,當吹鼓手。實際上就是奴隸制度或者氏族社會的殘余。大多數包衣是搶來做奴隸的的漢族人。包衣在數量上是遠遠超過八旗旗丁的。真正的滿族八旗沒有多少人。當年康熙時每年不堪忍受的包衣自殺上報的就有2000多人,還有殉葬的,可是現在很多人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什么紀曉蘭、劉庸在滿清特權階級看來也不過就是包衣奴才。
清朝八旗軍服
民國的時候由于沒有啥子技能八旗旗丁很多的生活不好,但是禮節還是足的,有一次在澡堂子里,兩家旗人碰上了,不停的打千,請安,人多呀,所以也是沒完沒了。其中一個多日沒有吃飯了,澡堂子里又悶熱竟然暈到了。北京的漢族管這個叫貓彎腰嚇唬狗,倆人在胡同里互相打千,哪個動作像極了要撿磚頭的樣子。旁邊的狗狗一看以為是要撿磚頭打他嚇的趕快跑了。
到了清朝末年,每天王府都要辦酒席,那些八旗旗丁就跑到門口等著拿剩飯,手里提著橢圓形的飯盒,把剩飯一樣一樣考究的放在里面的每一個盤子里。雖說是窮講究,但我覺得起碼菜不會串味。八旗旗丁好吃,基本上是前幾天就吃完了薪水,下多半個月就是棒子面粥啦,但是一些人還不忘擺譜,什么準備個有油的擦嘴布,吃完棒子面粥了,用油布擦擦嘴,一出去,人家一問吃什么啦,一說豬肉粉條。多有面子。手里包幾個窩頭,但是手上端塊點心,滿街的人一看,也是很有面子地。小說那五,就很形象呀,那五都窮成那樣了,還很講究,窩頭大了,不吃;咸菜切粗了,難以下咽。
八旗子弟玩鳥圖
那些八旗貴族也是不靈了,按照清朝法律,他們就是殺人,也不會判死罪。北京的行政,司法都不可以干涉他們,無論做什么。每年還有成千上萬兩白銀的固定收入。有了特權什么買賣人口,強買強賣,賣官等等,和伸就不用提了,比如清末有個級別很低級的皇族,從前才是個年薪200多兩白銀的奕誆,到1911年清朝完蛋的時候,他自己就私藏了1億兩白銀的家財。那也不行,北京有個著名的王府,老親王叫魁斌,他在1915年死了。有兩個兒子,叫中拴,中銘。開始賣了在西郊的別墅,跑到天津賭博,2天就輸完了。又賣了王府的500多間房子,還不夠又賣了仆人用的40多間房子。到了1924年開始賣車子,衣服,古董。最后沒有辦法了把祖墳的地1000多畝墳地也賣了。到了1931年,實在沒的賣了,哥倆偷偷跑去挖了自己的祖墳,賣陪葬品,應為分贓不均,告到了縣城法院,都被判了刑。他們的3個兒子就靠擺地攤混日子了。
晚清八旗子弟生活糜爛
慶親王在清朝也是軍機大臣,總理大臣,錢多了。民國了,他和兒子做過農工商大臣的載振,跑到了天津把錢存進了外國銀行。1915年慶親王死了,載振三兄弟每天,吸大煙,賭博,到后來把王府賣給了日本人當華北行政委員會。載振靠賣房子,古玩,維持,到1948年病死了。他三弟1921年花光了所有財產,靠兩個兒子揀破爛生活,1925年在沒錢看病中死了。這樣的多了哪個蒲儀的伴讀在滿洲國當過蒲儀侍從武官的家伙,也是賣房賣東西,混日子??箲鸾Y素后,跑回了北京揀破爛。
到了1907年以后八旗旗丁已經無法生活了,沒有工作技能又好面子。買房子,買小孩的,甚至自殺的。到了民國八旗旗丁衣食無著,饑寒交迫死在大馬路上的事情連報紙都懶的登了。光上三旗陷入貧困的就有10多萬戶,一些人吃光家產后,就去要飯流浪。有的還把希望寄托在宣統身上,有個叫桂順的生病了,還給蒲儀寫信說:叩稟我主宣統大皇帝,奴才鑲黃旗愛新覺羅桂順無衣無食,叩求我主宣統大皇帝恩賜錢財,別無多稟,奴才桂順叩求。但結果可想而之啦,別說蒲儀自己都靠施舍過日子,就是有錢北京30000多滿清皇族也都不咋樣呀。還管的過來?還是有很多八旗旗丁終于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多數是是做茶房、裱糊匠、拉洋車、擺小攤、小販、磨刀、唱戲、跑龍套。說起唱戲,1931年9月18日,少帥張學良就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的中和劇院和他的紅顏知己趙小姐在看梅蘭芳的戲宇宙鋒呢。
為了減輕負擔很多人遷到了郊區,北洋政府,民國政府是歧視八旗旗丁地,經常罵他們,臭人,破人,還有老爺騎馬你騎[旗]人。在就業,經商,上學上壓制他們,本來八旗旗丁就不會什么這下就更完蛋了,所以紛紛改變民族,冒充漢族。比如愛新覺羅改成金,瓜爾佳改成關,他他拉改成唐等等。到宣統2年1910年,北京城里還有60.6%的人口是滿族,蒙古族。到了1949年幾乎全給改了只有31000人了。新中國建立后,實行新的優待少數民族的民族政策,他們連同包衣們又都變回和變成了滿族。
-
上一篇: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全
下一篇:昔日老北京城是如何排水的